瑞典分类学家林奈(CarolusLinnaeus)也接受了这种方法,正儿八经地把各个洲的人种分别命名为亚洲黄种人、非洲黑种人、美洲红种人和欧洲白种人。这种命名法影响很大,几乎人人皆知。但这种分类方法并不严谨,甚至根本算不上科学,并且容易引发极其敏感的种族歧视,科学界早已弃之不用。现在得到认可的方式是把人分为四大类型,即欧罗巴人,也就是常说的白种人;蒙古人,就是我们黄种人;另一个是尼格罗人,指的是黑种人;而澳大利亚人种则指原住民部落,又称棕色人种。
黑色皮肤下的重重内幕
远古人类没有防晒霜,为了避免紫外线伤害,他们必须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。这个措施就是合成黑色素。黑色素由皮肤黑色素细胞产生,可强力吸收紫外线,大幅降低紫外线对DNA的伤害,就像是给DNA撑起了一把小阳伞。不只如此,黑色素还能消除自由基,给皮肤细胞提供双重保护。当然,我们并不建议因此而把自己涂成黑色,墨水完全不能起到黑色素的防护作用。
紫外线越强烈,合成的黑色素就越多,那正是皮肤被太阳照射后会暂时变黑的罪魁祸首,也是皮肤的正常应激反应。
不同地区的人种的黑色素细胞数量基本相等,区别在于黑色素颗粒含量不同。黑种人皮肤中的黑色素颗粒又大又多,比白种人多了40多倍,这些大粒黑色素遍布于各层表皮细胞内,且不易消除。
简洁点儿说,就是维生素D可以让骨头变得更结实。如果人体缺少维生素D,最直接的表现是骨软化症和佝偻病,患者容易跌倒和骨折,大大增加细菌和病毒感染的机会。
正常人一天只要晒十几分钟太阳,就可以转化出足够使用的维生素D。
在维生素D和也算之间左右为难
叶酸有一个重要的弱点,它可以被长波紫外线轻而易举地分解.叶酸是合成DNA的必需因子,任何细胞分裂都离不开叶酸。对于健康正常的男性而言,每天要生成数以亿计的精子,对叶酸的需求量非常大。一旦叶酸缺乏,不只精子数量减少,畸形精子比例也会大幅上升,很多精子根本就是滥竽充数,毫无授精能力,射出之后就立即变成了垃圾。因此,男人在备育期间应尽量少晒太阳,同时也要少抽烟喝酒,这些都会迅速消耗叶酸,情况严重时会导致男性不育,或导致产生高达1/3的不合格精子,进而增加女人流产的概率。
人体对维生素D的需要促使皮肤有变白的趋势;而出于保护叶酸的目的,又必须维持一定的黑色。皮肤为此而左右为难,自然选择应该在这两种相反的需求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,即所谓最佳肤色,否则所有人都会被无情的阳光杀死。
达尔文的又一个重要发现
性选择!说白了就是,因为雌性喜欢,雄性就必须长出那些奇怪的结构,反之亦然。
性选择理论根本没有考虑阳光因素,而是认为女人的皮肤其实是幼态持续的表现,之所以保持这种幼态,就是由于男人喜欢——光洁细腻白皙的皮肤,可以证明身体里没有寄生虫,也没有皮肤病,是年轻和健康的证明,和这样的女人发生亲密关系没有被传染的危险,拥有健康皮肤的女人营养也必定充足均衡,后代成活率肯定更高。
如果某位女士在某位男士面前总是向后梳理自己的长发,比如挂在耳后,以便展示更多的面部皮肤,那就等于在向那位男士告白了,展开有意或无意的勾引。要知道,耳垂附近的皮肤又白又嫩,可是极好的展示地带。
接下来这里作者给出了一个使用使用叫做雪雁的鸟来做的实验,实验。雪雁是一种漂亮的小鸟,有蓝色的,有白色的。有意思的是,蓝色雪雁只和蓝色的同类白色的当然只和白色的同类交配。于是,科学家不禁要想:这种交配倾向是天生的呢,还是受到父母的影响衍生出来的呢?研究人员把刚孵化出来的白色小雪雁放进蓝色雪雁的鸟巢里喂养,反之亦然。结果很有趣:这些小家伙在养父母的抚养下长大以后,无论自己的体色是蓝是白,都只喜欢和与养父母体色一致的鸟交配。要是养父母一蓝一白,小家伙长大后就不会挑剔,它们蓝白通吃。
性感,推动人类进化的重要动力
随着 交通 的 发达, 未来 的 世界 人群 流动 幅度 越来越大, 非洲 有了 大批 白人, 美洲 也有 了 大批 黑人。 假以 时日, 各种 肤色 的 人都 混合 在一起 生活 繁衍, 肤色 就会 越来越 趋向于 中和。 但 无论 到 哪一 天, 当 我们 重新 审视 地球 人的 皮肤 时, 恐怕 都不 会 只看 到 一种 颜色。 肤色 毕竟 不只 是 自然 选择 的 结果, 还 与 我们 的 品位 有着 千丝万缕 的 联系, 而 我们 的 品位 有着 如此 巨 大的 天 差 地 别, 肤色 也 必将 继续 保持 五彩缤纷 的 多样性。
总结
本章讲了这么多,最后其实作者并没有明确的结论,意思就是,影响人类的肤色的因素有很多,我们需要紫外线才能合成维生素D,但是紫外线太多又导致叶酸被分解,所以其实肤色是左右为难的。然后是性选择,这个理论其实有点太玄乎了,没有什么科学依据,因为他依赖的是人类的品味。